依據病因以及病邪的偏盛,痹證一般分為風寒濕痹和熱痹兩大類。辨證時,首先應辨清風寒濕痹和熱痹的不同。熱痹(風濕熱痹)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為特點,風寒濕痹雖有關節酸痛,但局部無紅腫灼熱,喜暖畏寒;對風寒濕痹又應區別風寒濕偏盛的不同。風邪偏盛,則關節酸痛,游走不定為風痹(行痹);寒邪偏盛,則痛有定處,疼痛劇烈為寒痹(痛痹);濕邪偏盛,肢體酸痛重著,肌膚不仁為濕痹(著痹)。其次辨患者體質,陽氣虛衰者,多呈虛胖體型,屬風寒濕痹。陰精不足者,多呈瘦削體型,多屬風熱濕痹。
此外,對病程久者,尚應辨識有無痰瘀阻絡,氣血虧虛及臟腑損傷證候。痹為閉阻不通之意,故治則以宣通為主,氣血流通,營衛復常,則痹證可逐漸痊愈。除內服藥物治療外、針灸、熏洗等療法,均有一定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