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 帝曰:何以得之?岐伯曰:肺者,臟之長也,為心之蓋也,有所失亡,所求不得,則發肺鳴,鳴則肺熱葉焦。故曰:五臟因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。此之謂也。悲哀太甚,則胞絡絕,胞絡絕則陽氣內動,發則心下崩、數溲血也。故《本病》曰:大經空虛,發為脈痹,傳為脈痿。思想無窮,所愿不得,意淫于外,入房太甚,宗筋馳縱,發為筋痿,及為白淫。故《下經》曰;筋痿者,生于肝,使內也。有漸于濕,以水為事,若有所留,居處相濕,肌肉濡澤,痹而不仁,發為肉痿。故《下經》曰:肉痿者,得之濕地也。有所遠行勞倦,逢大熱而渴,渴則陽氣內伐,內伐則熱舍于腎,腎者水臟也,金水不勝火,則骨枯而髓虛,故足不任身,發為骨痿。故《下經》曰:骨痿者,生于大熱也。
【譯文】 黃帝說:痿病是怎么發生的呢?岐伯說:肺為諸臟之長,又為心的上蓋,遇到失意的事情,或個人的要求沒能達到目的,則肺氣郁而不暢,發生肺氣喘鳴,喘鳴則氣郁為熱,致使肺葉干燥,不能敷布營衛氣血。所以說,五臟都是因肺熱葉焦得不到營養,而發為痿躄證,就是這個意思。悲哀太過則心系急,心包之絡脈阻絕不通,則陽氣不能外達而鼓動于內,致使心下崩損,絡血外溢,時常小便尿血。所以《本病》上說:大的經脈空虛,則發生脈痹,最后轉變為脈痿。思想貪欲無窮,愿望又不能達到,意志淫泆于外,房勞過傷于內,致使宗筋弛緩,發為筋痿,以及白淫之病。所以《下經》上說:筋痿之病生于肝,由于房勞過度所致。經常被水濕浸漬,以臨水工作為職業,水濕有所留滯,或居處潮濕,肌肉經常受到濕邪浸害,久則肌肉麻痹不仁,發生肉痿。所以《下經》上說:肉痿證,是久居濕地造成的。由于遠行過于勞累,又適遇氣候炎熱,汗多傷津而致口渴,津傷口渴則陽氣內盛而熱氣內攻,內攻則熱氣侵舍于腎,腎屬水臟,今水不能勝過火熱的攻伐,則骨枯槁而髓空虛,以致兩足不能支持身體,發為骨痿證。所以《下經》上說:骨痿證,是由于大熱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