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和髖關節的骨關節炎的表現是什么?
(二)膝和髖關節的骨關節炎
膝關節炎癥狀隱襲發展,早期行走時,尤其是上下樓可感覺到疼痛,休息可緩解。晚期休息和夜間也感覺疼痛。有的病人伴有急性滑膜炎也可以表現為靜息痛,待滑膜炎好轉。
關節的僵硬感在活動后會有緩解,但是負重后疼痛加重?;顒雨P節會有摩擦感,腘窩會有孤立的囊腫( Baker 囊腫)。關節可以腫脹,原因可能是關節滲出液或者滑膜增生肥厚。
隨病情進展,出現膝內翻,偶有膝外翻,膝外翻的病人多數是繼發于外側半月板切除后。關節可以有不穩定表現,出現因疼痛和不穩定引起的跛行。在負重位 X 線片表現為內側或外側關節間隙狹窄,關節面骨質硬化不平,邊緣骨質增生,關節內有游離體,關節不穩定出現半脫位。
診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標準①年齡大于 50 歲,②晨僵時間少于 30 分鐘,③活動時有關節摩擦感。
髖關節原發性骨關節炎非常少見,多數是繼發于髖關節發育不良和股骨頭壞死。疼痛多位于關節前面、外側或大腿內側。也可以表現為臀部或坐骨神經支配區疼痛,或因為閉孔神經牽涉痛沿大腿前側到膝部。
骨關節炎和骨質疏松是兩個獨立的疾病,由于骨關節炎常常發生在老年人,因此許多骨關節炎的病人合并骨質疏松,但是在膝髖關節局部常常表現為骨質密度增加,試圖通過補鈣來治療骨關節炎是不正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