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X線:骶髂關節軟骨下骨緣模糊,骨質糜爛,關節間隙模糊,骨密度增高及關節融合。通常按X線片骶髂關節炎的病變程度分為5級:0級為正常;Ⅰ級可疑;Ⅱ級有輕度骶髂關節炎;Ⅲ級有中度骶髂關節炎;Ⅳ級為關節融合強直。脊柱的X線表現有椎體骨質疏松和方形變,椎小關節模糊,椎旁韌帶鈣化以及骨橋形成。晚期廣泛而嚴重的骨化性骨橋表現稱為“竹節樣脊柱”。恥骨聯合、坐骨結節和肌腱附著點(如跟骨)的骨質糜爛,伴鄰近骨質的反應性硬化及絨毛狀改變,可出現新骨形成。
2、化驗檢查:血小板升高、貧血、血沉增快和C反應蛋白升高都可能是AS病情活動導致。AS類風濕因子一般為陰性,免疫球蛋白可輕度升高。
3、骶髂關節CT:骶髂關節密度增高、關節間隙模糊、骨質輕度糜爛、明顯破壞及關節融合。
4、骶髂關節MRI:軟骨下脂肪堆積;骨髓水腫;軟骨不規則增粗、扭曲,軟骨表面不規則、碎裂;骨侵蝕。
5、超聲影像學:適于肌腱受累、肌腱端炎、滑膜炎、滑囊炎、囊腫及關節面軟骨和軟骨下骨的糜爛、侵蝕等病變的診斷。